業務微信:
業務郵箱:1211616850@qq.com
(一)案件描述 2013年5月16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網站公布了2013年第1季度抽檢結果,大米及米制品抽檢的18批次中只有10批次合格,合格率為55.56%,不合格的8批次原因都是鎘含量超標。經溯源查實,其中6個批次來自湖南省株洲市攸縣和衡陽市衡東縣,值得注意的是,株洲與衡陽均是湘江流域的工業重鎮。從5月19日開始,攸縣召集農業、環保等多個政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此展開調查。而實際上早在2013年2月,就有媒體報道湖南有上萬噸鎘超標大米于2009年流入廣東。 廣州餐飲環節食品及相關產品抽檢結果顯示,44.44%的大米存在鎘含量超標,就問題大米的披露過程來看,監管部門也像擠牙膏一般,最初只是公布了抽檢結果,數天后才公布問題企業的名單。這種信息披露方式,讓消費者手里的飯碗端得愈加沉重。 (二)危害與影響 長期食用“鎘米”威脅居民身體健康,同時對我國的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也造成威脅。在飲食習慣上,專家建議不要長期食用一個地方出產的糧食,應該盡可能分散化,降低風險。從長遠來講,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應該從完善立法、加強研究、發展相關產業、實施更嚴格的環境政策等方面進行治理。 “鎘米”的出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大米產地土壤遭受鎘等重金屬污染。中國水稻研究所與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0年發布的《我國稻米質量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稱,我國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在湖南、江西等長江以南地帶,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南方省份土壤中重金屬本來底值就偏高,加之多年來經濟結構偏重于重化工業,大量工業“三廢”排放加劇了土壤重金屬污染形成。 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首先來自于工業“三廢”。以湖南為例,作為全國聞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湖南有色金屬采選開發已有數百年歷史,重金屬污染歷史包袱也同樣沉重。在衡陽常寧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涉重金屬企業密集地區,許多耕地早已不適合繼續耕種。來自農業的污染也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重要來源。一些地方周邊沒有涉重金屬的工業企業,但生產出來的農作物仍會出現重金屬超標,原因就在于農業投入品被濫用。 目前全球每年進人土壤的鎘總量為66萬千克左右,其中經施用化肥進人的比例高達55%對土地的“掠奪式”開發更加快了重金屬進人土壤的步伐。 在湖南這樣傳統農區,農民曾有大量施用有機肥的習慣,每年還會有意施用石灰等堿性物質來中和農田土壤。但近年來,出于對產量和經濟效益的追求,農民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急速飆升。湖南省權威部門統計顯示,由于不合理耕作、過度種植、農用化學品的大量投入,與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時比較,目前湖南是目前全國土壤酸化面積大的一個省,全省耕地中有三分之二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現象,湖南省耕地土壤pH由6.5下降到6.0,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當于自然狀態下300年的酸化程度。土壤酸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增加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活性使其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從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鎘(Cd)的毒性很大,可在人體內積蓄,主要積蓄在腎臟,引起泌尿系統的功能變化。鎘也能夠取代骨中鈣,使骨骼嚴重軟化,并可干擾人體和生物體內鋅的酶系統,易受害的人群是礦業工作者、免疫力低下人群。 食物中鎘含量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案例并不少見。日本在20世紀發生的“痛痛病”公害事件就是因為河流被含鎘污水污染后,河水、稻米、魚蝦中富集大量的鎘,然后又通 過食物鏈,使這些鎘進入人體積累下來,主要累積在肝、腎、胰腺、甲狀腺和骨骼中,使腎臟器官等發生病變,并影響人的正?;顒?;造成貧血、高血壓、神經痛、骨質松軟、腎 炎和分泌失調等病癥,病態十分凄慘。 (三)應急處置 面對“鎘米”,當務之急是要建立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監測預警體系,對污染程度和范圍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臺,建立土壤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明確土壤污染責任和環境權利。 鑒于當前重金屬污染的“多源”性,除了從國家層面上加大對工業污染的防治和對遭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逐步修復之外,還要高度重視和防范控制農業投入品濫用造成的重金屬污染風險,多措并舉才能切斷重金屬流向土壤和農產品中,堵住重金屬超標農產品流向百姓餐桌。 湖南已開始加強湘江的重金屬污染治理建設。2011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第1個獲國務院批準的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方案。該方案明確了株洲清水塘等7大重點區域為工作重點,規劃項目927個,總投資595億元,規劃期限從2011年到2020年。力爭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內危害群眾健康的重金屬污染突出問題得到解決,涉重金屬企業數量和重金屬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50%。 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經驗搬運工
應吉演練日報
應吉演練周刊